不3不4D奇幻魅影全像世界大展 @ 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 2012.6.29~9.23 ← 優惠訊息

「不3不4D奇幻魅影全像世界大展」該怎麼看,這段影片教你看展撇步!~ ^^
兔ㄚ就是這樣看的... XD
之前在高雄展出的時候兔ㄚ就注意到了,總算盼到它來台北... ^^b
會動的相片,超震撼!大大小小將近二百幅,看展的時間抓久一點,保證物超所值,好看又好玩,而且可以拍照~拍到電池沒電,拍到記憶體不夠~啊啊啊!
全像攝影原理
世界首展搶先看
這個展覽只有團體才有導覽,所以要靠大家自己努力認真的去看去玩去發掘好玩的地方了!
看展的撇步就是要盡量讓自己動起來(不要拘束,放開一點,像小朋友一樣玩)
就能看到畫面中的變化
有些細節在作品介紹板上有提到
有些展場人員會提醒你
不過大多還是要靠自己去發掘
很好玩
展區一開始前面就很精彩
不過後面的展區更是壓軸
所以要留電池跟記憶卡容量給後面的作品
如果要拍照抓四個小時(電池續航力要夠)
因為燈光很暗不好拍(很耗電)
展品有200多幅
想拍不同角度或用錄影的話
記憶卡容量也要夠大
如果不拍照
抓兩個小時應該差不多
趁現在大家在瘋另一邊的積木展
還不知道這個展有多好玩
現在去
看展品質很優(冷氣又夠涼快)
要看照片嗎?! 沒人回應就不整理照片了! 累~
沒主動分享照片還有一個原因是
因為拍到後來沒電了 ~>______10個讚(66+10)或留言,我就有動力了~XD!
3D全像攝影展介紹
台灣對全像攝影術並不陌生。在1980年代末期,許多機構便採用全像安全裝置,並有幾家專門公司應運而生,以滿足「安全與包裝全像照片」的市場需求。 對大多數台灣民眾而言,全像照片是日常所見的量產商品,雖然有些具備一點3D效果,但許多只是炫目的散射銀色影像罷了。
在西方世界,全像攝影術的崛起背景則迥然不同。在1970年代末期,驚人的3D影像開始出現在博物館與藝廊内,展現以往只有少數科學實驗室才得以見到的驚人現象。全像術擄獲觀眾目光的魔力,可說是空前絕後。眼見不再為憑,因為大腦難以相信雙眼所見,平面玻璃上的影像居然與現實物件一模一樣,一轉頭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部位,彷彿伸手就能觸摸得到,但這一切居然只是光影。當關掉燈光,或是你移得太遠,影像就消失不見了。真是奇幻的魔術!
一如許多新媒體,廣告公司旋即看出全像攝影術的潛力,並擁抱這項科技的新奇之處,希望能以獨特難忘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傳遞訊息。藝術家也把全像攝影術視為難得一見的新工具,可以創作出前所未見的藝術品,運用純粹的光線雕塑出活躍地抽象作品,或是以3D方式重現既有物品,但將之轉化為發光的幻影版本。
尤其是在俄國,博物館認為全像攝影術是分享藝術品與擴大觀眾群的絕佳方法。原本唯有造訪特定城市的特定博物館才得以親炙的珍稀文物,如今可以運用全像攝影術加以記錄,並在俄羅斯各地舉辦巡迴展覽,而原物則安然保存在原來的展示櫃裡。如果慎選拍攝的物件,則全像片重建之影像效果幾乎可以直逼實物原貌,讓人難分真假。這次展覽會包括許多俄國全像攝影作品,大多數是泰德瑞茲奧(Teit Ritzau)所收藏的1970年末期作品,由他的公司UEG ADM將之引進台灣展覽。這是欣賞蘇聯時期全像攝影作品的難得機會,如此的品質與數量在當時都是舉世之冠。
美國藝術家約翰卡夫曼(John Kaufman)、魯迪柏客浩(Rudie Berkhout)與瑪麗海蔓(Mary Harman)運用低功率雷射與自製設備,開始全像攝影術的實驗性作品,其藝術成就與美學意境讓設備先進的科學家驚嘆不已,雖然後者得以在時代尖端的研究單位裡運用當時的最佳技術。位於芝加哥的蘿芮貝寧斯(Loren Billings)開始收集全像藝術品,她所開設的藝廊日後發展為博物館與教學中心,用以公開展示這些作品。蘿芮貝寧斯的收藏長達二十年,在這段期間內,全像攝影術的規模與複雜度均有巨大的發展,本展有幸能借到她的許多寶貴珍藏。
英國藝術家也開始運用全像攝影術,其中愛德溫娜奧爾(Edwina Orr)設立了里奇蒙全像攝影工作室,為各大禮品店與藝廊製作全像片,並且經由此過程培養出新世代的英國全像技師,其中又以羅勃孟迪(Rob Munday)與邁可孟多拉(Mike Medora)為今日英國全像攝影界的佼佼者。
美國實業家馬文烏朗(Marvin Uram)發現公眾對於全像攝影術具有高度熱忱,也開設藝廊並擴大經營,成為舉世經手最大量全像作品的批發商。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重要收藏品包括歐美兩地最知名的創作。此次馬文烏朗亦慷慨地出借其收藏的里奇蒙全像攝影工作室、華特史派瑞斯(Walter Spierings)的荷蘭全像攝影工作室( Dutch Holographic Studios)、賴利利伯曼(Larry Lieberman)的全像影像公司(Holographic Images)與其他來源的作品。
超過30×40公分篇幅的全像片製作,需要高功率雷射與昂貴的膠卷。因此只有極少數的全像攝影師才有自己的設備,於是巨幅作品也成為稀有的展覽品。約翰培里(John Perry)的Holographics North公司與法蘭斯瑪瑞羅(Francois Mazzero)的AP Holographie公司更是這方面的開路先鋒,其作品也出現在本展覽中。
對於全像攝影術的認知僅限市集商品而非博物館館藏品的觀眾,本次展覽希望能夠藉由世界主要收藏品的展示而有意料之外的收穫。全像攝影術是多才多藝的年輕媒體,在不同人的手中,同樣的工具會產生令人驚訝的迥異成果。它可以作為藝術媒體、產品展示的方法,或是科學研究的工具。在商業世界裡,它可以提供產品認證,或是產品表面裝飾而增添附加價值,它也可以單純地作為欣賞之用。
一如其3D技術的先驅者─立體攝影術、Viewmaster影像膠卷筒、圓柱透鏡陣列或閃爍明信片,隨著各世代對它的發現與再發明,全像攝影術也經歷了人氣的高低起伏。西方世界有幸能在其發展初期就得以欣賞全像攝影術,但跟許多科技發展一樣,或許會是由遠東地區帶領它進入成熟期。
展場故事
前言
說到目前的3D影片,不管多炫,都離不開一個從70多年前用到現在的紅藍配眼鏡,戴上之後想酷也難喔!可是,世上確有不必這種可笑的眼鏡就能看見的3D 立體效果的影像。更奇怪的是,有些照片裡的人物或動物還會動!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會動的魔法相片一樣!這就是獨一無二的雷射立體全像攝影。
來“不3不4D-奇幻魅影-全像世界大展”一趟,看看來自全世界的全像珍藏:明明只是一張透明薄片,只要左右移動,就會看到照片中的吸血鬼從沉眠中甦醒;斯文帥哥變臉成狼人;或是照片中物體立體逼真得讓人懷疑根本就是真的東西放在框後面…完全顛覆我們對“照片”的舊有觀念。
展覽主題
歡樂童心
本區展品專為兒童而佈置,展品懸掛完全配合孩子們的視野高度,讓幼齡寶貝們也能體驗全像科技的震撼。看哪~《艾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柴郡貓憑空消失,只剩下齜牙咧嘴的微笑…、米老鼠、小火車、樂高玩具、蘑菇、貓熊、生日蛋糕都爭著想從畫面中出來一般,簡直比實物還可愛的畫面,會讓寶貝們都忍不住想要伸手觸碰一下。
影中人
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你可以再靠近一點!全像魔法下濃妝豔抹的美女、女舞者、日本藝妓、小丑、魔法師等從作品中瞪著你,立體逼真的讓你戰慄,讓你忍不住想繞到背後,看他們是不是根本就躲在後面!有的全像作品中,主角自在移動、喃喃自語、翩翩起舞,奇幻無比的感受,讓人驚嘆!與真人同大的麥可傑克森像,是麥可唯一的全像力作。千辛萬苦借自芝加哥私人收藏家。看麥可無憂無慮般徐徐展現的燦爛微笑,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作品。
全像動物園
雷射全像攝影能在十億分之一秒內曝光拍下動態對象,所以邪惡的蜥蜴、可愛的狗狗兄弟、悲傷的紅毛猩猩、驕傲的老鷹、發怒的螃蟹、狡猾的老鼠、毛茸茸的獅寶寶等都栩栩如生的活在全像動物園中。請注意老鷹眼中閃爍著的凌厲光芒,逼真無比。看著猴子時,猴子也正看著你,讓人忍不住想摸一下作品:這真的只是照片嗎? 不會是在玻璃片後面的牆洞裡放著一隻活生生的動物吧…?全像動物園比真的動物園還真實。
虛擬博物館
1970年代蘇聯開始成功利用全像技術拍攝俄羅斯帝國時代的文物與藝術品,創造出虛擬博物館,然後以這些影像進行巡迴展覽。雖然僅是單色影像,但拍攝的效果直逼實物原貌,讓人難分真假,其所締造的視覺經驗讓觀者終身難忘。蘇聯冬宮博物館就認為全像攝影術是分享藝術品與擴大觀眾群的絕佳方法。原本唯有親訪博物館才得以親炙的珍稀文物,在全像攝影術記錄下,送往世界各地巡迴展覽,既避免珍貴文物運送可能造成的損傷,又擴大了觀眾人數,更能宣揚該國文化。自蘇聯解體後,全像實驗室經費來源不再,這批俄皇珍寶全像作品已成絕響。
幻異世界
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囚怪接連快速變臉或變身,透過全像讓你驚聲尖叫,就像看了一部快節奏的驚悚電影。
絢麗的全像藝術
由一群視覺靈敏度高的科學家與藝術家攜手合作創造出的多媒體全像作品,看光和影的交錯如雨後彩虹般耀眼,看吶喊與控訴交織的震撼,看過才知道!!
漂浮幻像
一張張懸吊的薄薄透明片,清澈無物,百分百透明。但在光線照射下卻幻化成攝人光影或光雕,隨著觀眾的移動,不停的改變形狀和線條。淘金者慢慢淘出金粒、畫家揮毫畫出框外、恐龍悄悄張大了嘴、花園裡的人隨著你觀賞的腳步而移動身影…全像攝影藝術神秘、幻想、惑人的特色,在此表現無遺。
人體奧秘
醫界運用全像攝影術把數張核磁共振攝影掃瞄片結合成一幅3D影像,解剖標本也能經由這種方式廣泛複製,提供人們研究。頭顱、臟器、腦部結構等這些人體的奧秘,全像術呈現出比X光片更立體而真實。
▷ 看看現在有什麼展覽... Go!
▷ 看更多展覽心得文章... Go!